查看原文
其他

群岛观点 | 周贤:写作,让少数人找到少数人

周贤 群岛大学
2024-08-27
群岛观点 |  群岛实践  | 群大校友 |  群岛课程

为什么我们需要把好的教育写出来?
以及该如何写?
by 周贤 

你的铠甲是什么做的。乌龟?

我问了一声,并得到回答:

它是用我积蓄的恐惧做的,

它是用我长久的沉默做的,

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坚固的铠甲。


— 格罗斯曼《生存与命运》



最近,在刚刚结束的群岛「组织进化TOTs营」里,有位小伙伴分享了一篇来自进化型组织博组客CEO在疫情后的访谈文章。
(注:博组客(Buurtzorg)是欧洲荷兰最著名的社区养老服务公司,以自主管理的形式支撑起全球近1000多个工作小组、总计约15000多名员工的工作;这家公司总部仅有30名服务人员,配有18名专业教练。其组织文化和运作机制都非常的人性化且高效,在极其复杂难以标准化操作的养老服务行业,16年时间从4人做到了万人规模,业务遍及全球。是《重塑组织》这本书中的进化型组织案例之一。)
在这篇文章里,博组客CEO Jos de Blok谈到,在整个疫情期间,这家公司采取了各种灵活机动的回应措施,也谈到了自己是如何一贯如此的坚持组织的人性原则。
其中,访谈者提出一个问题:
访谈者: 听起来你(指博组客CEO Jos de Blok)不断的写各种博客文章、或者提出各种(对于宗旨、对于现实张力和团队共同回应)的反思问题,是你在保持这个机构文化活力的角色中的重要动作。Jos de Blok: 是的,但我认为每个人都(表达),每个人都觉得他们也能这样做才是重要的,我的观点并不比别人的更重要。当然,由于我这种连续性的写作,不断分享想法或价值观的方式,你会看到很多人对此感到信任,或者感觉到“啊,这也是我的想法”。 (在博客中)我尝试写出来的是“我认为大多数护士的感受” ——所以我写作的是一种集体感受。当然,对任何事情来说有很多种不同的意见是非常正常的;但是当组织里有一种普遍性的想法或者思维,能够贯穿多年的让每个人都觉得不错,都觉得也是自己认可的,那么我便可以把这个分享出来。 当我在一个派对上,或者在某个活动中,人们跑过来和我说“我(看了你的文章),感觉很棒,我们也要选择像博组客那样的(以人为本的)方式工作”,这令我非常欣慰。(为什么能够不断表达的)关键在于,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,我从我所做的事情中有所获益,我可以实现自我发展,我可以用我的所有想法和真实的自我来产生价值。
看到这里,我忽然想到了群岛持续开放的《给教育者的写作课》。与一般的文学写作课或个人自由写不同,群岛的写作课,既是来自于写者这个角色- 一个教育者的个人书写,同时又是基于所有写者们的共同愿景:「好的教育不仅要做出来,还要写出来」的公共表达。
顾远曾经写过一段话:

对这些教育创变者们,我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小即是美,而大是必须的。”这里的“大”,并非是指把自己的机构做大,把市场份额做大,而是指—


把自己对于教育的看见、洞见、远见,传递给更多的人,影响更多的人,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的变革中来。面对教育种种的沉疴,面对千千万万孩子对于好的教育的渴望,把好的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传播出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。



1把好的教育写出来并不是要当网红卖东西
曾经有一位互联网评论人谈到一个观点:“一个现代企业应该向公众保持必要的透明和开放,CEO 则是联结企业和公众的关键接口之一。过于低调的企业家,其实是有悖于人们对一家现代企业的要求的。闷声发大财这种传统的生意经,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。”
我是非常认可这种说法的,教育团队尤其应该如此 ——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成为所谓的电商网红;而是说,在这个时代,人们越来越期待了解产品/企业背后的人性特质(谁在做这件事,他们为什么做,他们是怎么做的 ……),以判断是不是值得购买、支持或介绍给自己的朋友。
打个浅显的比方:就像一家餐厅如果开放了自己的透明厨房,那我们会更信任他们的菜品。
反观很多教育机构的公号,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广告:要么都是开课信息;要么是某个活动的图片集成;如果偶尔有一些CEO或者核心老师的照片或者介绍,往往是 “萌萌哒剪刀手” , 或者一溜的 “叉腰职业照” …….
当然,这些内容也需要;但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,远远不够。
很少有教育机构通过各种角色来讲述:我们是什么样的人,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我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个领域的,我们是如何开发自己教育产品的,我们跌过多少坑,吃过哪些亏,有怎样的发现 ,我们是如何思考的,教育中哪个部分我们特别重视为什么,哪些用户带给我们特别的启发和收获 …..
我们应该能够有意识地、持续地讲述,把自己整个 “做菜的过程” ,也就是对自己的教育开发或者团队成长中的“思考过程”展示给大家。

2把好的教育写出来是让更多的人一起体验成长
几年前,我在《读库》上看过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:《AKB48 的养成史》,直到今天都印象深刻。
AKB48 如今长红日本,当年却是一个N无女团:无名气无资金无背景无渠道 ..... 嗓音也好外貌也好竞争力也好,也只是普通而已。但是她们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路线:共同养成式 (与粉丝共同成长式)。(事实上,正是AKB48开辟了后来我们都很熟悉的各种成团娱乐节目模式)
传统的歌手或者乐团路线,属于 “瀑布流式开发” :由大公司签下歌手,暗暗在公司内部进行培训和包装若干年,然后在某个时点“再以完美的包装,全方位的投入” 推出市场,面向公众,并期待由此一炮而红。
AKB48 却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 “最小可行” 做法:她们在自己最弱小最不完美的时候,就开始不断到公开剧场演出。
最开始的时候,只有几个听众,无限尴尬。但是她们坚持每天都演(每天都在交付),并根据每天来自观众的真实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演出和提升能力。同时,她们也不断把自己是如何成长的,如何调整的,每天的心路历程等等...  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体,传递给自己的早期用户。
结果,这些早期用户们对她们无限忠诚:坚持捧场,帮她们提高能力,传播各种消息,提供各种资源 ….. 当她们在成长,这些一路陪伴她们走过来的用户们,既无限欣慰,也充满了成就感。
如果把AKB48比做是一个创业团队的话,那么从产品到模式,甚至市场本身的形成过程,都构成了整段体验;而这一路走来的整段体验,是 AKB48 和用户们共建出来的。
我们参与的,热爱的,并不仅仅是某个产品、某个活动、某个人 … 而是自己从一开始就参与,感受、帮助其成长的那段体验。
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:“正因为你为你的那一朵玫瑰花费了时间,才使这朵玫瑰如此的重要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小王子和玫瑰都共同体验了这一段成长过程,而这样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。
让教育用户、让家长、让孩子... 感知、并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创造过程中来,而不仅仅是 “消费最后的成品” 。 

3把好的教育写出来是让少数派找到少数派
群岛的伙伴们常常说:我们每一个都是 “少数派”,我们走的都是 “少有人走的路” 。与此同理:愿意选择我们产品和服务的用户,也是他所属人群里的少数派。—— 否则,他就不会来选择我们的 “非主流产品” 了,甚至,连尝试都不愿意尝试。
南加州大学的公共政策教授 Halkett 的文章《The sum of small things : a Theory of the aspirational Class》里谈到一个概念:有抱负人群 (Aspirational Class),也就是那些更愿意把钱花费在 “无形消费” 上的人:如服务、教育、医疗、人生质量等等。
由于无形消费所带来的价值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,而且回报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,所以更需要人们有分析、思考、辨别这方面价值的能力和勇气。
无形的,才是最贵的。真正好的教育产品提供的正是这样的价值。
几乎每一个家长,都希望通过教育来通往更好的生活,给下一代创造上升空间。但是,知道如何选择,敢于真正去选择 “少数派教育”  或 “创新性教育” 的人必然是不多的。
选择我们产品的用户,必然是ta那个阶层里的 “有抱负人群”。
比如有一个教育团队,通过阅读和游戏来支持流动儿童的成长。到这个机构来上课的孩子的家长都是打工者— 一般人眼中的所谓 “弱势群体” 。当他们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上课,而不是去上其他培训班或者随意让孩子放羊时,他们就是打工者群体里的 “有抱负人群”。  
几乎所有的 “有抱负人群” ,都会更主动、更愿意思考、更期待获得充分的信息,更在意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自我成长感。同时,选择是需要成本的,“无形消费” 所带来的回报不确定性,也会给这部分 “随时思考着” 的人群,带来时不时的焦灼和紧张—— 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,会不会付出代价。
所以,我们的教育书写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。让 “少数派” 和 “有抱负人群” 走到一起,及时沟通充分信任,减少顾虑和焦虑,让每个人都不是孤岛。

4
顾远在《社会创新启示录》一书中曾经写到:“任何一个社会创业,不仅仅是提供社会性产品或服务,更要有雄心壮志来推动所在领域的变革。
而这个推动并不意味着要做多大的动作,或者非要参与政策的制定,而是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产品、自己的团队 ……  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和智慧,去思考和研究你所在领域所在行业的变化。
更重要的是,把你的思考和研究、讨论和想法、态度和立场、价值观和DNA .... 通过巧妙的设计,变成适合的声音,传达给你的用户、支持者、影响圈 …. 
作为教育变革者,我们要发出独立的声音和独到的见地。
举个例子:
一些做助残的机构号称服务成千上万的残障人士,但是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做过这方面的研究,发出过对这个领域的思考,或者在残障权益上做过任何推动。
一些做创新教育的机构,除了海报上写着现成的、抄来的广告语,从没有明确表达过他们对于现行教育领域的思考,或者他们自己对于教育创新的理解。
我们的写作,还应该包括这一部分的思考和记录。 表面上看起来,这些工作好像和产品/服务本身没有关系。但是,对内,让全部同事更加了解机构做事的意义、方向;对外,彰显了我们在这个教育细分领域的专业性。更关键的是:这才是一个致力于社会使命的教育创变者的应有之义。
此时,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担心:我们的研究能力不强/写作能力不强/大家都在一线服务岗位/ 忙着服务没时间......  写不出来啊。其实,一步步来,哪怕最开始就写几百字,“ 完成比完美重要” 。我们可以不断的练习,不断的迭代啊。

5把好的教育写出来是在构建组织内部的学习库
很多教育团队都喜欢撰写大部头的、条文式的 “工作方法、企业文化、执行规则、内部学习档案” …..  新人来了,就扔给他一本,或者让老员工带读解释。 
你们真的觉得有效果吗?
看过《人类简史》的小伙伴都知道,作为智人后代的我们,喜欢讲故事听故事,并且让故事把我们联结起来、传递信息、形成共识。直到几十万年后的我们,依然喜欢看八卦故事 .....
我们日常的教育写作,其实就是那些经过思考的故事,或者一路成长的旅程中,那些经过反思、经过回顾、有所感触的故事。而对于不断增加的新成员,Ta也可以参与其中,去阅读,去写作,去共同创造。
教育故事恒久远,一颗真心永流传
好啦,最后一部分:
6那该如何起笔呢?
如果你已经有点心动,那就开始起身动笔吧。如果你已经开始动笔,还有一些建议或者技巧:
1)用真人的口气和立场来写,如 “我” :来自于我的思考,想法,行动,收获、遗憾 ......
2)讲故事,而不是灌输:不要大量的堆砌教育概念。人们要看的是 “动态的真人的透明厨房” ,而不是一本《菜谱大全》。 
3)不太放心的话,可以从内部分享开始,慢慢扩散到支持圈、早期用户,或者选择性的发布到公开场合。
4)有些教育伙伴说,有时候觉得自己 “还不是很有威望的教育专业人士” ,和家长或者用户沟通的时候会有点心虚。其实,这个担心可以完全不必有。
在传统的教育思路里,我必须得是一个大专家,完美出现,力压群芳 ....  其实怎么可能呢?又不是AI 。
而我们新一代教育创业者的思路,完全可以展现另一个维度:
“我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独霸这门学科,而百科全书式的回答也不能解决你(作为学习者)真正的问题。我作为一个教育者,要展现的是我真正了解你的需求,共情你的感受,并带领你快速学习,找到方法、掌握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。”  
教育写作,恰恰可以更好的帮助你的用户,那些渴望自我成长的学习者们,更好的感受到这一点。
好啦,各位优秀的教育者,
你准备好开始「把好的教育写出来」了吗?
如果你还想和一群教育伙伴共同学习如何更好地写作,「群岛写作课」(2024春季班)将在5月9日开班,欢迎报名。

更多了解群岛写作课:
「群岛写作课」2024春季班开放报名,5月9日开班——好的教育不仅要做出来,还要写出来

扫二维码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立刻报名 >>>


 群岛大学


        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,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.0过程中的观察、实践和思考,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、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。


在群岛,我们共创学习之道

在群岛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群岛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